从广州主干道黄埔大道往天河CBD方向行驶,两旁鲜艳的红底黄字横幅将拆迁村民们喜滋滋的心情表露无疑。
文冲旧改现场2每经记者 吴抒颖 黄婉银 摄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在黄埔区南湾村见到了黄哥,他趿拉着一双拖鞋,与他的朋友们在一张简陋的椅子上摆了几瓶啤酒聊天,过着他“平平无奇”的生活。“你应该看到了,广东人就这种风格,我是拖鞋,你是凉鞋。”黄哥指着他的朋友自我调侃道。
他是南湾村的村民,曾经是村里的环卫工人,一个月的工资是到手4000块钱。黄哥完全不在乎村里做生意发家的人们对他若有若无的调侃。当他成为“拆迁幸运儿”后,一切都不重要了。
黄哥家里有三栋房子,总共1000多平方米,按照他的心理底线,这几栋房子,他想要换到的钱是2000万元。黄哥的要求简单而直接,但开发商能够给出的价位,显然与他的期望有别。
黄哥告诉记者,开发商方面找过他,“给我几百万,我都不给他拆了。钱要到位,说再好都没有用。没钱说什么都没用,领导问我,你签不签名,我说,赔这个钱,我就签。”
这不是黄哥一个人的想法,每一条即将旧改的村,村民们多数对拆赔比有各种各样的异议,“太少了”,“大把人都不同意,宁可自己出租。”
村民们想要的永远只有更多,但市场的价格是理性的。黄哥的朋友甚至都觉得,黄哥要的价格是“天方夜谭”,哪有那么多啊,给你1500万元你签不签?1200万元你就签了!黄哥只是笑笑。
文冲旧改现场3每经记者 吴抒颖 黄婉银 摄
也不应该苛责他们过多,毕竟这是他们世代奋斗下来的祖产,村民们会在不断地交流碰撞中与自己和解,找到平衡。
在村民眼中,过去大家的生活或许都是一样平静如水,不过现在每一位村民都暗暗地与他们所能够享有的财富画上了等号。某种平衡被打破了。
黄哥毕竟没有想要赔房子,他的烦恼无非是赔偿金额的多寡而已,其他村民的担忧还会有更多,当拆迁的挖机开进他们的村里,村民们就变身成为了“旧改专家”,对即将与他们产生关联的房企进行一番“扫描”。
在村民们看来,大房企、大品牌自然有优势,而名不见经传的中小房企,甚至在与村民沟通时,都会有明显的隔阂,很难获得他们的信任。
一位黄埔区的村民在做了很多功课之后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他们期望的房企是“恒大、万科”,如果他们来搞,那就没什么问题。
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